中医古籍
  • 《中医词典》h~j 筋挛

    证名。即筋瘛。指肢体筋脉挛急抽瘛。《灵枢·刺节真邪》认为系虚邪搏于筋所致。除感邪因素外,亦可由津血亏耗,筋脉失荣致病。多见于痹病、痉病、中风等病。《张氏医通·挛》:“《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热挛者,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六味丸加牛膝、当归之类;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先(口畜)瓜蒂散,次与羌活胜湿汤;虚邪搏筋则筋急,五积散;血虚则筋急,增损四物汤;剧劳筋脉拘急疼痛少眠者,黄芪丸,更于暖室中近火按摩为佳;虚风袭于经脉,手足拘挛,屈伸短缩,腹痛,爪甲唇俱青,转筋不思饮食,甚则舌卷囊缩,木瓜散;拘挛瘫痪,口目斜,骨节疼酸,行步不正者,舒筋三圣散,痹湿筋挛骨痛者,续断丸;误汗漏风,筋挛缩急,或方士用木鳖发汗;见风筋脉拘挛者,并宜桂枝汤加归、附……”参见筋急、痹、痉、中风等条。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
  • 作者:
    顾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