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的痈疮。见《外科大成》卷二。该病多因湿热流注于下肢而成。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症见初如核桃,色红漫肿,微胀痛。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使脓速溃,迟则脓毒伤筋。早期治同外痈;若迟溃则伤筋脉,日久治疗可参见无头疽条。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病名。指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的痈疮。见《外科大成》卷二。该病多因湿热流注于下肢而成。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症见初如核桃,色红漫肿,微胀痛。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使脓速溃,迟则脓毒伤筋。早期治同外痈;若迟溃则伤筋脉,日久治疗可参见无头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