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灸疮及为茵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于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释氏谓“柳为尼俱律陀木,其子极细,如人妄因极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风而起。)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灸疮及为茵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于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释氏谓“柳为尼俱律陀木,其子极细,如人妄因极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风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