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生于小腿内后侧部位之痈。亦名胫阴痈,胫阴疽。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四。该病多因湿热留于肝脾二经所致。症见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因其疮肿,形如泥鳅,色微红,故而得名。证治参见外痈条。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病名。指生于小腿内后侧部位之痈。亦名胫阴痈,胫阴疽。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四。该病多因湿热留于肝脾二经所致。症见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因其疮肿,形如泥鳅,色微红,故而得名。证治参见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