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初针灸医家。字芑斋。浙江慈溪人。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工诗文,善书法,旁通医学,尤赏识“雷火针”治病,并对之加以改进,名“太乙神针”,所治多效,乃有医名。自述其法传自武林吴山道院紫霞洞天一无名道人。此法名为针,实乃以药物施灸。后又于崆峒山获无名道人传《铜人穴道图》十四幅,遂于康熙五十六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二卷,从而推广了太乙神针之传播。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清初针灸医家。字芑斋。浙江慈溪人。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工诗文,善书法,旁通医学,尤赏识“雷火针”治病,并对之加以改进,名“太乙神针”,所治多效,乃有医名。自述其法传自武林吴山道院紫霞洞天一无名道人。此法名为针,实乃以药物施灸。后又于崆峒山获无名道人传《铜人穴道图》十四幅,遂于康熙五十六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二卷,从而推广了太乙神针之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