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指胃气素有虚寒,复感受寒邪而致之呕吐。《症因脉治》卷二:“寒气呕吐之证。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顺。”其脉多见弦紧,或沉紧、沉细、迟缓、甚则可见伏脉。治宜温胃散寒,选用姜桂六君子汤、理中汤等方加减,参见寒呕、呕吐条。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病证名。指胃气素有虚寒,复感受寒邪而致之呕吐。《症因脉治》卷二:“寒气呕吐之证。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顺。”其脉多见弦紧,或沉紧、沉细、迟缓、甚则可见伏脉。治宜温胃散寒,选用姜桂六君子汤、理中汤等方加减,参见寒呕、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