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肿瘤之发于骨者。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多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造成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骨瘤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骨瘤则表现为病初隐痛,继则疼痛难忍,入夜尤甚,肿块生长迅速,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竭,表面可有静脉怒张,并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补中益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用阳和解凝膏。对恶性者应及时实施切除治疗。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病名。肿瘤之发于骨者。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多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造成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骨瘤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骨瘤则表现为病初隐痛,继则疼痛难忍,入夜尤甚,肿块生长迅速,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竭,表面可有静脉怒张,并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补中益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用阳和解凝膏。对恶性者应及时实施切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