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有朝士苦腰重,久坐,旅拒十余步,然后能行。有一将佐谓朝士曰∶见公日逐以药揩齿,得无用苦参否?曰∶始以病齿,用苦参已数年。此病由苦参入齿,其气味伤肾,故使人腰重。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腰疾皆愈,此皆方书旧不载者。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以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温水服二十至三十丸,次日便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