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元代医家。字震父,堂号恒斋。平江路(治今江苏吴县)人。生活于13世纪。家世业医,应雷幼习举业,后承家学,精研家藏医药方书,乃通医,其处方制剂,每有新意。时中州(今河南一带)名医浙江提刑李判官自诊治父疾,复商于应雷,为应雷之精论所惊,乃与之讨论刘守真、张洁古之学,或云刘张之学自此而行于江南。后应雷由平江路医学教授升江浙官医提举。着有《医学会同》二十卷,惟五运六气之标本,察阴阳升降之左右,以定五脏六腑之虚实。尚撰有《经络十二论》,已佚。弟葛应泽、子葛可久亦有医名。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元代医家。字震父,堂号恒斋。平江路(治今江苏吴县)人。生活于13世纪。家世业医,应雷幼习举业,后承家学,精研家藏医药方书,乃通医,其处方制剂,每有新意。时中州(今河南一带)名医浙江提刑李判官自诊治父疾,复商于应雷,为应雷之精论所惊,乃与之讨论刘守真、张洁古之学,或云刘张之学自此而行于江南。后应雷由平江路医学教授升江浙官医提举。着有《医学会同》二十卷,惟五运六气之标本,察阴阳升降之左右,以定五脏六腑之虚实。尚撰有《经络十二论》,已佚。弟葛应泽、子葛可久亦有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