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症见初起恶寒,随即发热,面红,唇焦,口鼻干燥,口渴喜冷,并见心神烦躁,谵妄,二便闭结不通等。多因小儿平素阳盛或食积化热,外感风邪所致。治宜解表清里,宜防风通圣散。如服药后,汗出便痛,症状减轻,而仍显热象者,用凉膈散加减。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症见初起恶寒,随即发热,面红,唇焦,口鼻干燥,口渴喜冷,并见心神烦躁,谵妄,二便闭结不通等。多因小儿平素阳盛或食积化热,外感风邪所致。治宜解表清里,宜防风通圣散。如服药后,汗出便痛,症状减轻,而仍显热象者,用凉膈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