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病名。虚劳病复受风邪者。见《太平圣惠方·治风劳诸方》:“劳伤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肤腠疏泄,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若体虚食少、羸瘦、筋脉不利、手足多疼者,用防风散等方。气血不足,脏腑虚伤,肢节烦疼,腰膝无力,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小便数多,卧即盗汗者,用巴戟散等方。又称肝劳。见《金匮翼·风劳》:“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痰嗽,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淹滞经络,瘀郁而然。其病多着于肝,亦名肝劳。”治宜秦艽鳖甲散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