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心烦不宁,有似冤苦难言之证。以实热证较为多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亦有因虚热而致烦冤者。《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证名。心烦不宁,有似冤苦难言之证。以实热证较为多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亦有因虚热而致烦冤者。《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