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词典》e~f~g 恶热

    指怕热。为外感热病、阴虚内热及胃火亢盛的主证之一。《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格致余论·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精神外驰,嗜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杂病广要》引《统旨》:“恶热固为阴气之虚,而胃中有实火者,亦有恶热之证。予每见夫多酒厚味之人,饮食喜冷,厚衣则烦,此由热邪内积于胃之所致也。”参见发热等条。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