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病因病理学名词。有阴而无阳。《内经》:“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②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奇效良方》作奇穴,名独阴。位于足第二趾掌侧,趾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主治腹痛,呕吐,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小肠疝气,心痛等。直刺0.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①病因病理学名词。有阴而无阳。《内经》:“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②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奇效良方》作奇穴,名独阴。位于足第二趾掌侧,趾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主治腹痛,呕吐,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小肠疝气,心痛等。直刺0.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