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查古籍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人体器官名。
①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亦称中正之官,中精之府。附于肝,贮藏并排泄胆汁,助胃消化饮食物。《灵枢·本输》:“胆者,中精之府。”《脉经》:“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气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主决断及人之勇怯。《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程杏轩《医述》:“气以胆壮,邪不能干。”胆与肝相表里,足少阳胆经络于肝,肝胆间生理及病理变化常相互影响。
②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拇指近端指骨的腹面。与其他穴位配伍,治小儿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