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虫扰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六:“诸虫在人身中,若府藏平调,则自安其所,若藏气虚弱,或因食肥甘过度,致动肠胃间诸虫,其虫往来上攻于心络,则令人心痛。”其症痛有休止,腹中热,喜吐涎出。《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虫,必面色青黄有白斑,唇红,能食或食后即痛,或痛后即能食,或呕哕涎沫,或吐青水。”(《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可用乌梅丸、芜荑散、万应丸、妙应丸等方。中气伤者,宜调中气。参见心痛、蚘心痛等条。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病证名。虫扰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六:“诸虫在人身中,若府藏平调,则自安其所,若藏气虚弱,或因食肥甘过度,致动肠胃间诸虫,其虫往来上攻于心络,则令人心痛。”其症痛有休止,腹中热,喜吐涎出。《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虫,必面色青黄有白斑,唇红,能食或食后即痛,或痛后即能食,或呕哕涎沫,或吐青水。”(《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可用乌梅丸、芜荑散、万应丸、妙应丸等方。中气伤者,宜调中气。参见心痛、蚘心痛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