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南宋医家。字无择,浙江青田人。行编集《依源指治》之稿,述疾病之病因病理,唯未能梓行。对疾病之病因有深入研究,尝谓“医事之要,无出三因;辨因之初,无逾脉息”,后撰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系于《金匮要略》三因论基础上之发展,分内因(七情)、外因(六淫)及不内外因。为后世医家研究病因病理学所推重。
②明代医家。字西溪,建阳(今属福建),尝着《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文字与明代徐凤之《针灸大全》雷同,但附有各种穴位图及病证图一百三十七幅。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①南宋医家。字无择,浙江青田人。行编集《依源指治》之稿,述疾病之病因病理,唯未能梓行。对疾病之病因有深入研究,尝谓“医事之要,无出三因;辨因之初,无逾脉息”,后撰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系于《金匮要略》三因论基础上之发展,分内因(七情)、外因(六淫)及不内外因。为后世医家研究病因病理学所推重。
②明代医家。字西溪,建阳(今属福建),尝着《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文字与明代徐凤之《针灸大全》雷同,但附有各种穴位图及病证图一百三十七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