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诊断学》 三、中医病案的书写格式

    (-)门诊病案

    由于门诊病人较多,诊病的时间较短,因此门诊病案书写一般不要求过于详尽。但病历的主要内容必须具备,其格式简述如下:

    门诊首次病案书写格式及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

    问诊:

    主诉:

    病史:

    望、闻、切诊:

    辨症分析:

    诊断:(病名后的括号内写证型)

    治法

    方药:(方名、药味及剂量)

    医嘱:

    医师签全名:

    年 月 日

    (二)住院病案

    住院病案格式的内容和要求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否

    民族 籍贯

    职业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入院日期

    病史陈述者 病史采集时间

    发病节气 家属姓名

    电话号码

    (1)问诊

    ①主诉:简炼,提纲式地记录病人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证候及其部位、性质、特点、时间等。

    ②现病史:较详细地记述发病时间、诱因、主要证候、伴随证候、治疗经过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还要围绕主症,按“十问”了解一般情况。

    ③既往史:了解过去的健康和患病情况。

    ④个人史:个人的嗜好、性情、喜恶及居住条件、劳动卫生、预防注射等。妇女还应询问月经、婚育情况。

    ⑤家族史:了解病者家属成员的健康情况及已故成员的死亡原因。

    (2)望诊:

    ①全身:

    神:神志是否清醒,精神如何。

    色:指气色。面色是否正常,有无病色。如青、赤、黄、白、黑,或鲜明、暗晦、枯涩等。

    形态:指形体动态,高矮、胖瘦、强弱、胸廓的宽厚与狭窄,皮肤的润泽与枯燥,注意有无天柱骨倒,肌肤甲错,龟背、鸡胸,震颤,瘫痪,浮肿以及头面部,四肢,行走坐卧等是否正常。

    ②分部:舌象:应详细描述。

    描述头面、毛发、目、鼻、耳、唇口、齿、龈、咽喉、颈、胸、腹背、皮肤、手(足)指(趾)甲等总部位的情况,小儿还应检查食指络脉。

    排泄物:大便的颜色、量、形;小便的色、量;呕吐物的内容、色、量;痰涎的形、色、量。

    (3)闻诊

    ①听:听声音,包括语言、呼吸、咳嗽、呕吐、腹声、儿啼声、嗳气、呃逆、哮声、呻吟等。

    ②嗅:注意病人的口、鼻、身体有无异常气味以及了解大便,小便,经带的气味。

    (4)切诊

    ①切脉:详细记述脉象,如左右,寸、关、尺,或浮、中、沉脉,有差别时必须记录清楚。

    ②按诊。头面部、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的温度、湿度;有无触痛拒按;腹部有无积聚痞块;颈、腋、腹股沟处是否有瘰疠,瘿瘤、肿物等;耳穴、体穴之压痛,虚里跳动,水肿压痕等。

    (5)专科应有的检查,如外科,五官科等检查。

    (6)四诊摘要

    (7)辨证分析

    (8)诊断:

    中医病名(证型)

    西医病名

    (9)治疗计划

    ①治则

    ②方药及其它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其它外治法。

    ③调护

    实习医师

    住院医师(签全名)

    主治医师

    年 月 日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