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兆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血劳。与遗传有关,病根在肾。因此,不明原因的长期的肾虚潜证及伴随而见的面无精光,即应警惕本病的潜在……

    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谓之“再障”,主要改变为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均减少,病理部分在红骨髓,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年为多见。

    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中医属于虚劳、血虚、出血、虚损、血劳等疾病。本病与肾至为关联,因“肾主骨”,“骨生髓”,血由髓生之故。另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心生血”“心主身之血脉”,故心脾对本病的影响也较大。

    二、先兆及阻截治疗

    早期先兆本病肾虚是本,气血不足是标,阴阳两虚错综复杂,故起病前大多有脾肾亏虚,化源不足导致肾精不足的先兆潜证。即见头晕眼花,眠少健忘,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腰酸膝软,口淡食少,舌质淡,脉细等症。

    报标症为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皮肤紫斑,抵抗力减弱,血象为红、白血细胞均减少,作骨髓穿刺造血细胞减少可以确诊。典型症状为面色苍白或苍黄,面无精光,指甲白,皮肤紫癜,鼻衄,不规则低热,头晕目眩,神惫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为再障征兆,血象呈全血减少,骨髓象呈红骨髓容量向心性减少。

    阻截治则出现先兆潜证宜滋补肾精、益气生血,方予再障方Ⅰ号兆出现时宜填精补髓、再生气血,方宜再障方Ⅱ号髓一具,紫河车、阿胶、三七、鹿角片、龟板胶、鳖甲胶、砂仁。

    凶兆 本病晚期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故易导致出血。其中尤以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为凶象。如见头痛,昏迷,呕吐为颅内出血的征兆。见胸闷,气急,紫绀,呛咳,面色苍白,出冷汗,咳吐大量血性泡沫痰为肺水肿凶兆,多为颅内出血引起,尤多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不良。出现怔忡、气短、胸闷、唇绀要警惕心肌出血。

    败血症凶兆 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故易患败血症,如见高热,皮肤瘀点,关节损害,肝脾肿大则为败血症凶兆。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
  • 作者:
    顾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