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疾病预测》 第四节 肺痿先兆

    肺痿指肺部的痿缩性、退行性病变,本质属虚。肺与皮毛相合,故皮毛焦先兆可为肺部预兆的旁证……

    一、概述

    肺痿,指肺叶萎缩,是由于损伤肺津或热病耗伤肺阴,导致肺叶失荣而枯萎的慢性虚弱性肺病。如《金匮要略》提出“重亡津液,故得之”。临床症状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如《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金匮要略》说:“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之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并肺不张、硅肺、肺硬化等。肺痿分为虚热型和虚冷型两类,以虚热型较为多见,日久损阳而演变为虚冷型。虚热型肺痿产生原因为“肺热叶焦”,日久则形成痿躄(指手足痿废)如《素问·痿论》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痹”。虚冷型肺痿则可发展为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的遗尿、小便数等病症,迁延日久,可导致心阴两虚,心肺具绝。因此有必要对该病的先兆症(证)进行探索,以加强防治。

    二、肺痿先兆的临床意义

    肺痿由久咳伤阴演变而来,因此肺痿的早期先兆潜证仍为阴虚燥热质型:平素每见干瘦面赤,唇裂口干,咳嗽,咯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细数或滑数。

    阻截治则润肺保津,方宜清燥救肺汤:冬桑叶、生石膏、杏仁、甘草、麦冬、人参、阿胶、黑芝麻、枇杷叶。报标症为持续吐浊痰涎沫(大量稠痰、稀痰),为肺痿早期先兆。日久气阴两伤则宜予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阴损及阳又当温肺益气,用甘草干姜汤以温肺益气。

    肺痿凶兆 肺痿病人出现皮毛枯焦,咳哑声嘶为肺精败绝的预兆,如《灵枢·经脉》曰:“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因肺主皮毛,肺为音声之源,故肺精绝则首先反映于皮毛音声。肺痿疾患本为咯吐痰涎多的病证,如反无痰涎或痰涎渐少,神疲色悴羸弱枯晦,亦为肺精将竭之恶讯。

    如张口喘喝,呼吸气微,面白唇紫,汗出如油,四肢发冷,六脉沉弱,又为肺气耗尽,元根将竭凶兆,相当于现代医学呼吸循环衰竭。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