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蒙筌》 桔梗

    作者: 陈嘉谟

    味辛、苦,气微温。味浓气轻,阳中阴也,有小毒。嵩山(注前)虽盛,近道亦多。交秋分后采根,噬味苦者入药。芦苗去净,泔渍(洗米泔渍一宿。)焙干。入手足肺胆二经,畏白芨龙眼龙胆。开胸膈除上气壅,清头目散表寒邪。驱胁下刺疼,通鼻中窒塞。咽喉肿痛急觅,中恶蛊毒当求。逐肺热住咳下痰,治肺痈排脓养血。

    仍消恚怒,尤却怔忡。又与国老(甘草)并行,同为舟楫之剂。载诸药不致下坠,引将军(大黄)可使上升。解利小儿惊痫,开提男子血气。别种,味甘气寒。在处山谷生,苗与桔梗似。根甚甘美,可乱人参。土人取蒸、扎扁以充人参卖者,即此是也。善解诸毒,别无所能。蛇虫毒捣敷,药石毒生服。以毒药与之共处,其毒瓦斯自旋消无。野猪被毒箭中伤,亦每食此物得出。

更多中医书籍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