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微温,有毒。主治蛊毒。鬼疰,破淋结,积聚,堕胎。七月取,曝干。
葛花时取之,身黑而头赤,喻如人着玄衣赤帻,故名亭长。此一虫五变,为治皆相似,二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芫青;四月、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王不留行虫;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为葛上亭长;八月在豆花上,即呼斑蝥;九月、十月欲还地蛰,即呼为地胆,此?
十二,《政和》四四六页)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味辛,微温,有毒。主治蛊毒。鬼疰,破淋结,积聚,堕胎。七月取,曝干。
葛花时取之,身黑而头赤,喻如人着玄衣赤帻,故名亭长。此一虫五变,为治皆相似,二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芫青;四月、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王不留行虫;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为葛上亭长;八月在豆花上,即呼斑蝥;九月、十月欲还地蛰,即呼为地胆,此?
十二,《政和》四四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