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验方新编》 产后血崩

    作者: 鲍相璈

    产后血大来,须看血色之红紫,视形气之虚实,如血色多紫,乃当去之败血,留之反作痛,勿以崩论。若红而鲜,乃是惊伤心而不能生血,怒伤肝而不能藏血,劳伤脾而不能摄血,当以崩治。先服生化汤几帖,则行中有补,血自生旺矣。至若形脱气促、或汗出而不止,宜服倍参生化以益气,斯阳生则阴长,而血乃生旺,非棕灰等止血药可治也。如产已盈月外,又宜升举大补汤治之。凡年老积弱人患病,均宜服此。

    加参生化汤∶治产后血崩,形脱汗多气促。川芎三钱,当归四钱,荆芥四分,桃仁十粒,人参三钱,肉桂五分(二帖后去之),炙甘草五分,枣二枚,水煎、热服。汗多加黄、人则不升崩升举大补汤∶治产后日久,血崩不止。或如鸡卵大块,或去血如片,宜大补脾胃,升提气血,少加镇坠心火之药。此方并治老少血崩等症。人参、白术各三钱,川芎一钱,当归一钱五分,熟地二钱,黄一钱,白芷四分,荆芥四分,陈皮、黄连、黄柏(炒,泻者勿用)、羌活、防风各四分,升麻、甘草各五分。渴加麦冬、五味。泻加泽泻、莲子。痰加半夏。兼白带者加苍术、半夏各一钱。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