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在趾上,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维艰。或因缠脚,或着窄鞋远行,皆能生之。初宜用乌梅肉,荔枝肉捣膏,贴之自消。若久不愈。宜蜈蚣散点之,蜈蚣一条,硼砂等分研末,埋地下七日取出,银簪点之,即脱。
又方∶蜈蚣一条,碱水浸半日,晒干又浸,如此七次,晒干为末,掺膏药上,贴一夜可以拔根。
又,先用汤浸,刮去一层,再用黑木耳炒研贴之,自消不痛。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生在趾上,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维艰。或因缠脚,或着窄鞋远行,皆能生之。初宜用乌梅肉,荔枝肉捣膏,贴之自消。若久不愈。宜蜈蚣散点之,蜈蚣一条,硼砂等分研末,埋地下七日取出,银簪点之,即脱。
又方∶蜈蚣一条,碱水浸半日,晒干又浸,如此七次,晒干为末,掺膏药上,贴一夜可以拔根。
又,先用汤浸,刮去一层,再用黑木耳炒研贴之,自消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