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刮痧法∶择一光滑细口瓷碗,另用热水一钟,入香油一二匙,将碗口蘸油水,令其暖而且滑,两手复执其碗,于病患背心上轻轻向下顺刮(切忌倒刮),以渐加重,碗干则再蘸再刮痒邪气随降,故毒深病重者,非刮背不可也。此为痧症起死回生简便良方,最灵最稳。
又方∶刺少商穴、委中穴二处,其法见霍乱门。
又方∶以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两胁、两足心、并心窝、背心八处,擦出许多紫红点,渐觉松快而愈。一切痧胀及中暑、霍乱等症,虽垂死亦活,此第一简便良方也。
又方∶嫩车前草七根,揉软塞鼻孔内,男左女右。
又方∶用红纸捻看身上,如有红斑红点名斑痧,即用灯火在斑点上烧之,务将斑点烧尽,以免复发。或用食盐二斤,炒热,用青布裹作二包,在胸腹及背上熨之,冷则随换,此法最妙。再用荞麦五钱,煎服。惟藿香正气丸断不可服(别项痧症可服),以内有陈皮、紫苏、甘草、半夏等药,为斑痧所忌也。
又方∶生白矾为末,每服一钱,不拘男妇,用阴阳水调下。各项痧症、及受暑昏晕不省人事者服之,立可回生。此物能升清降浊,故奏效如神。存心济人者,宜佩带身傍,或路道、或深夜,可当仙丹。
又方∶急取生芋头(又名芋艿),食之。如非痧则生涩难食。若是痧则食之味美,连食一又方∶藿香正气散(见内外备用诸方)服之,稳而且效,惟斑痧症万不可服。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刮痧法∶择一光滑细口瓷碗,另用热水一钟,入香油一二匙,将碗口蘸油水,令其暖而且滑,两手复执其碗,于病患背心上轻轻向下顺刮(切忌倒刮),以渐加重,碗干则再蘸再刮痒邪气随降,故毒深病重者,非刮背不可也。此为痧症起死回生简便良方,最灵最稳。
又方∶刺少商穴、委中穴二处,其法见霍乱门。
又方∶以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两胁、两足心、并心窝、背心八处,擦出许多紫红点,渐觉松快而愈。一切痧胀及中暑、霍乱等症,虽垂死亦活,此第一简便良方也。
又方∶嫩车前草七根,揉软塞鼻孔内,男左女右。
又方∶用红纸捻看身上,如有红斑红点名斑痧,即用灯火在斑点上烧之,务将斑点烧尽,以免复发。或用食盐二斤,炒热,用青布裹作二包,在胸腹及背上熨之,冷则随换,此法最妙。再用荞麦五钱,煎服。惟藿香正气丸断不可服(别项痧症可服),以内有陈皮、紫苏、甘草、半夏等药,为斑痧所忌也。
又方∶生白矾为末,每服一钱,不拘男妇,用阴阳水调下。各项痧症、及受暑昏晕不省人事者服之,立可回生。此物能升清降浊,故奏效如神。存心济人者,宜佩带身傍,或路道、或深夜,可当仙丹。
又方∶急取生芋头(又名芋艿),食之。如非痧则生涩难食。若是痧则食之味美,连食一又方∶藿香正气散(见内外备用诸方)服之,稳而且效,惟斑痧症万不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