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验方新编》 疮中生管

    作者: 鲍相璈

    退管丸∶庙宇内陈年旧琉璃底三钱(麸皮拌炒透)、辰砂(水飞,另研)、人指甲(麸皮拌分渐远年者服一料全愈,近年者半料收功,虽患至二十年者亦效,屡试如神。忌食葱与有管之物百日,并戒走泄,查前痈毒宜戒便知。

    又方∶鳖甲炒,为末,麻油调敷,其管即出,甚效。管生年久者其功稍迟。

    又方∶京城砂膏贴之,浅者七八日即出,深者半月即出,无论久近皆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