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患色红、肿痛、根盘寸余者,是痈毒。发三四日,尚未作脓,以洞天嫩膏贴之,内服醒消丸,热陈酒送下三钱,即止其痛,夜间得睡,次日皮即起皱,再服全消。如过四五日将要作脓,亦服醒消丸,肿消痛止。如作脓肿胀未破者,用代刀散酒服即穿,外贴洞天膏,数日收功。如根盘数寸者,在背心、脑后、腰腹、肚腋,阴囊等处险要之地,用五通丸、醒消丸,早晚轮服一次,用败毒汤送下,皮皱痛息。若已穿破,用托毒散、醒消丸早晚轮服,自有奇效。如根盘不满一寸,亦红肿者,名疖,用蟾酥丸、梅花点舌丹即愈。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凡患色红、肿痛、根盘寸余者,是痈毒。发三四日,尚未作脓,以洞天嫩膏贴之,内服醒消丸,热陈酒送下三钱,即止其痛,夜间得睡,次日皮即起皱,再服全消。如过四五日将要作脓,亦服醒消丸,肿消痛止。如作脓肿胀未破者,用代刀散酒服即穿,外贴洞天膏,数日收功。如根盘数寸者,在背心、脑后、腰腹、肚腋,阴囊等处险要之地,用五通丸、醒消丸,早晚轮服一次,用败毒汤送下,皮皱痛息。若已穿破,用托毒散、醒消丸早晚轮服,自有奇效。如根盘不满一寸,亦红肿者,名疖,用蟾酥丸、梅花点舌丹即愈。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