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
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
(此纹与太渊脉相通,凡有外邪,太渊脉浮,此纹亦浮。盖邪在皮毛腠理之间,故指纹亦显露于外,谓之表证,速宜疏散,启其皮毛,开其腠理、使邪随微汗而解,一剂成功,何嫌而不投哉。)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
莫将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
(指纹见沉,知邪入里,但有浅深之别。若往来寒热,指纹半沉,尚在阳明胃经,治宜解肌。若外证壮热不已,指纹极沉,已入于阳明胃府,速宜攻下。庸妄见其身热,犹以风药治之。盖病在内治其外,非其治也,不特病邪不解,适足以燥其阴血,愈增其困耳。)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
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
(此纹与太渊脉相通,凡有外邪,太渊脉浮,此纹亦浮。盖邪在皮毛腠理之间,故指纹亦显露于外,谓之表证,速宜疏散,启其皮毛,开其腠理、使邪随微汗而解,一剂成功,何嫌而不投哉。)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
莫将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
(指纹见沉,知邪入里,但有浅深之别。若往来寒热,指纹半沉,尚在阳明胃经,治宜解肌。若外证壮热不已,指纹极沉,已入于阳明胃府,速宜攻下。庸妄见其身热,犹以风药治之。盖病在内治其外,非其治也,不特病邪不解,适足以燥其阴血,愈增其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