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名鱼肚痈。此乃肉紧筋横,在一身用力之处,最痛难忍,外以扎药扎上,内以五通丸、醒消丸每日早晚轮服,初起立消。最忌开刀,以药敷穿,庶不伤筋而无缩脚之损。色白者应照阴疽治,忌用扎药,孕妇忌扎,扎则胎坠。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扎药、五通诸方,均见痈毒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