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肚腹容易受寒,动辄疼痛不已,甚至寒中三阴,命在须臾,迟则难救。此下部虚损,真阳不足,命门火弱故也。有人肚腹畏寒,上贴附桂膏,又加浓绵腰围数层,遇寒仍不济事。
一老医以制附子五钱,上肉桂五分(研末,兑服。无上桂、不用亦可),干姜一钱,水煎,连姜不又方∶九制硫黄丸(见内外备用诸方)服之,神效。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肚腹容易受寒,动辄疼痛不已,甚至寒中三阴,命在须臾,迟则难救。此下部虚损,真阳不足,命门火弱故也。有人肚腹畏寒,上贴附桂膏,又加浓绵腰围数层,遇寒仍不济事。
一老医以制附子五钱,上肉桂五分(研末,兑服。无上桂、不用亦可),干姜一钱,水煎,连姜不又方∶九制硫黄丸(见内外备用诸方)服之,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