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名骨槽风,乃阴疸也。初起有误认牙疼,多服凉药,以致成功,烂至牙根,延烂咽喉不救。未溃烂者,宜用二陈汤加阳和丸煎服,或服阳和汤消之。已溃烂者,用阳和汤、犀黄丸,每日早、晚轮服。如有多骨在内,用推车散吹入,过夜,其骨不痛自出,俟骨出尽用生肌散吹入,内服保元汤加肉桂、当归、川乌、生、生草收功,屡试神验。此林屋山人经验神妙方也。各方见痈毒、阴疽及内外备用诸方各门,推车散见多骨疽门。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此名骨槽风,乃阴疸也。初起有误认牙疼,多服凉药,以致成功,烂至牙根,延烂咽喉不救。未溃烂者,宜用二陈汤加阳和丸煎服,或服阳和汤消之。已溃烂者,用阳和汤、犀黄丸,每日早、晚轮服。如有多骨在内,用推车散吹入,过夜,其骨不痛自出,俟骨出尽用生肌散吹入,内服保元汤加肉桂、当归、川乌、生、生草收功,屡试神验。此林屋山人经验神妙方也。各方见痈毒、阴疽及内外备用诸方各门,推车散见多骨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