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又名酒刺。由肺经血热而生,发于面鼻,碎黍如粟,色赤肿痛,破出粉汁。用大黄、硫黄等分,研末,以凉水调敷,内服清肺热药自愈。
又方∶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一钱,为末蜜丸。每日洗面时,多擦数次,临睡时又重洗面而擦之,三日消痕灭迹。或用下雀斑附子蛤粉方亦效。
又方∶紫参、丹参、党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肉(又名核桃)捣融为丸梧子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又名酒刺。由肺经血热而生,发于面鼻,碎黍如粟,色赤肿痛,破出粉汁。用大黄、硫黄等分,研末,以凉水调敷,内服清肺热药自愈。
又方∶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一钱,为末蜜丸。每日洗面时,多擦数次,临睡时又重洗面而擦之,三日消痕灭迹。或用下雀斑附子蛤粉方亦效。
又方∶紫参、丹参、党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肉(又名核桃)捣融为丸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