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齐朐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
今出近道,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大观》卷六,《政和》一六三页)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齐朐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
今出近道,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大观》卷六,《政和》一六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