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预防医学》 四、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确定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后,需收集对疾病的发生或死亡频率可能有影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家庭人口、人口迁移等。

    (一)从查阅现有的记录收集

    特殊暴露人群的职业史或医疗记录常有暴露水平或个体暴露剂量的的资料,这是暴露史的唯一可靠来源。查阅现有记录不仅可了解研究对象本人暴露的性质和剂量,同时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二)调查询问收集

    有时被研究对象的有些研究因素无现成记录,例如烟、酒、饮食等生活习惯、体力活动等,必须向被研究对象本人了解。通常采用调查表方式由调查员询问时填写或通信调查。

    (三)通过医学检查或检验收集

    有些研究因素属于被研究对象对生理特征或生化指标,必须通过检查或检验才能获得数据,例如血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等。

    (四)从环境资料收集

    环境资料包括家庭环境、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区域环境等。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可作不同暴露的测定。

    (五)追踪结局收集

    追踪确定各成员的结局,采用随访的方法进行。随访的方法有直接方法,即通过函件调查、访问调查、定期调查等。间接方法就是利用医院病历、死亡登记、疾病报告、劳保资料等,根据结局的性质选用。判断结局的标准必须在随访开始时规定,应保持稳定,以便前后比较。随访时间的长短,根据不同疾病的潜隐期、疾病的自然史及已暴露时间来确定。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