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这种现象的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故又称为频率指标,以100,1000,10000或100000为比例基数(K)均可,原则上以结果至少保留一位整数为宜,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20.2)
该式亦可用符号表达如下
式中A(+)为阳性人数,A(-)为阴性人数。
例20.2 某地健康检查,发现40岁以上的男子有401人患高血压,该年龄段男子受检者3505人,试算出该地40岁以上男子高血压患病率。
按公式20-2
某地40岁以上男子高血压患病率=401/3503×100%=11.45%
在医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频率指标应用甚广,在第24章将作详细介绍。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这种现象的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故又称为频率指标,以100,1000,10000或100000为比例基数(K)均可,原则上以结果至少保留一位整数为宜,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20.2)
该式亦可用符号表达如下
式中A(+)为阳性人数,A(-)为阴性人数。
例20.2 某地健康检查,发现40岁以上的男子有401人患高血压,该年龄段男子受检者3505人,试算出该地40岁以上男子高血压患病率。
按公式20-2
某地40岁以上男子高血压患病率=401/3503×100%=11.45%
在医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频率指标应用甚广,在第24章将作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