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预防医学》 (三)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分布冠心病为中、老年的主要疾患,在30~40岁以前很少发病,此后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有资料报道,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倍,一般男性高于女性,女性较男性晚10年左右发病,绝经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增加,逐渐接近男性水平。女性发病以心绞痛较多,男性心肌梗塞较多。猝死以男性多见。冠心病虽在中年以后发病,但冠状动脉的病变也可起源于童年时代。

    2.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冠心病发病的机会较体力劳动者为高,在经常处于精神紧张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职业人群中发病更高。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发病的比例约为2:1。

    3.种族差异本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国家间对比,中国、日本等远经欧美国家低。在我国,哈萨克、藏、蒙等民族的患病率较同地区汉族高;贵州苗族、布依族明显低于当地汉族。民族间的差异可能与饮食情况、劳动强度、生活习惯、水质硬度和水中微量元素种类与浓度有关。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