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寒、平,无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治小腹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一名白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为佳。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乃有紫华靡靡。《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必有余粮,今庐江闲便是也。适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而色过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试涂物,正如雄黄色尔。(《新修》三四页,《大观》卷三,《政和》九一页)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味甘,寒、平,无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治小腹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一名白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为佳。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乃有紫华靡靡。《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必有余粮,今庐江闲便是也。适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而色过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试涂物,正如雄黄色尔。(《新修》三四页,《大观》卷三,《政和》九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