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生物源性地方病分布和宿主的生活习性等关系更为密切,因而形成在分布地带、纬度及流行季节的不同特点。
生物源性地方病的疫源地会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发而日趋缩小,但是也会由于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使某些生物源性地方病扩散,如登革热、军团病已开始传入或在威胁我国。又如新疆本不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但是随着褐家鼠通过人员流动被带至哈密、大河沿和乌鲁林齐,而成为新的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