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举阳证,伤寒外感,四肢微厥,邪热入里,大便燥,小便赤而涩少,是谓热也。
惟阴证内感,阳走于外,虚热在皮毛之间,肺气受邪,下输于膀胱,故令小便如灰汁,兼胃虚不能食。戊与癸合,虚邪所化,赤如灰汁,色虽如此,但溺时或剂茎中不涩而快利也。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举阳证,伤寒外感,四肢微厥,邪热入里,大便燥,小便赤而涩少,是谓热也。
惟阴证内感,阳走于外,虚热在皮毛之间,肺气受邪,下输于膀胱,故令小便如灰汁,兼胃虚不能食。戊与癸合,虚邪所化,赤如灰汁,色虽如此,但溺时或剂茎中不涩而快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