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阴证略例》 论阴证始终形状杂举例

    作者: 王好古

    若病患面赤者,下虚也。手足振摇者,为元气无主持也。腰腿沉重者,三阴经受寒湿也。或恐或悸者,知阴寒之邪在手足少阴也。喜笑则为痴,悲怡则为惨,手少阴、太阴也。头项不甚痛,行步只如旧,知寒邪之气不在经而在里也。若头项痛者,内之外逆上行而至于经矣!

    或已有冬伏寒邪,始得内感便发,头项痛亦无定也。或时太息者,《灵枢》云∶心不足则心系急,心系急故太息以舒之,是知手少阴心火不足也。前人云去声是已。

    以上初病时,多有形状如此等类。

    身如被杖者,阳气尽而血脉凝涩,不能荣于身也。色青黑,肾肝子母二色,真脏见也。

    手足倦而卧者,四肢之阳气尽,而阴气贵收也,卧而面壁者,阴欲静也。恶闻人与语者,阴欲默也。昏昏欲寐者,元气杂绝,邪热攻肺也∶或欲寐以自养,及目白睛而赤者,肺受火邪也。

    三四日之间,或可行步,不甚觉重者,阳犹在外也。五六日阴盛,热药不能回者,阴主杀而暴绝,非若阳气徘徊不已,而欲其生生也。

    初病面赤胀者,下虚故也。至于死,先青而后赤者,阳气不生,温令不行而就北方寒也,其逆行如此 。经云∶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若阴阳二毒相匿,或只伏阳,此等阴证,或身半以上经汗死,即不青黑者亦有之。

    厥阴有遍身青黑如花厥状,何也?

    答曰∶阳气不能营运于四肢,身表经络遏绝,气欲行而不得行,及其得行而遽止之,故行处微紫色,不得行而止处不青则黑也。所以身如被杖,有有处,有无处也。遍身俱黑,阳气全无也。故经络论云∶寒多则疑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之谓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