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小儿五疳者,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也。其说创于钱氏,皆因脏腑柔弱,气血未充,或病后失调,或饮食饥饱,致伤脾胃而成疳症。津液内亡,虚火妄动,伤于何脏,发为何病,形症各殊。肝疳者,一名风疳,白膜遮睛,泻血而瘦。心疳者,两 红障,面黄颊赤。脾疳者,一名肥疳,上胞肿胀,腹大嗜甘。肺疳者,一名气疳,白珠绉翳,喘嗽气促。肾疳者,一名骨疳,瞳神凹凸,喜卧湿地。五脏治法繁多,不能概述,大要不离乎补脾健运,则清浊自分,中土有权,生机日盛,以异功散为君,随症加减。如枸杞白芍以补肝,山药阿胶以补肺,归身枣仁以补心,黄 红枣以补脾,熟地菟丝以补肾,使脾胃稍旺,阴血渐充,继进地黄汤,以养阴收功,岂非善治?夫疳者,干也,皆由内热熏蒸,消烁津液。然不可因其热而用苦寒之药,再困脾阳,重伤胃气。世俗呼为疳积,谓疳必兼积,概用消导,不知疳乃虚症,补之尚恐不及,而妄行攻伐,安有愈期乎。又有虫疳者,其虫如丝,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赤者易治,青黑者难治。蛔疳者,眉绉多啼,呕吐清沫。脊疳者,拍背有声,脊骨如龟。脑疳者,头皮光急,脑热如火。其症虽多,不出于五脏,宜以前法治之。然五疳之中,心肾二疳甚少,肝脾肺三疳常常有之。虫疳者,余亦屡见也。姑举其要,以备后学人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