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万全方》云∶小儿有解颅候,有囟不合候,有囟陷候,此三者大同而小异也。
解颅者,谓小儿年长,囟应合而不合,头颅开解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成,则髓海不足,故骨缝开解也。其囟不合与囟陷,虽因脏腑有热,热气上冲,致囟或不合或陷,然亦本于肾气不足也。〔薛〕肾主骨,骨气实则脑髓充而囟早合,骨脉盛而齿早生,肾气怯则脑髓虚而囟不合,此由父母精血不足,宜用地黄丸补之,若在乳下,当兼补其母,更以软帛紧束其首,使其易合,皆虚火上冲,当调补脾肾为善。囟填、囟陷,亦因所禀肾气不足,及乳哺失宜,脾胃亏损所致,夫脾主肌肉,气逆上冲而为填胀,元气下陷而为囟陷也,并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及用狗头骨炙黄为末,以鸡子清调敷囟门。亦有泻利气血虚,脾胃不能上充者,亦用前法。若手足并冷,前汤加姜桂未应,虚寒甚也,急加附子,缓则多致不救。
〔张涣〕婴儿解颅、囟不合、囟填、囟陷下不平,皆由肾经虚热。宜用封囟散方蛇蜕皮(一两,烧灰,细研) 防风 川大黄(湿纸裹,炒煨,存性) 白芨(各半两)
上件,碾为细末,入青黛半两,同研匀。每用半钱,以 猪胆汁调匀,用一纸囟子摊之,四边回合各留少白纸,用淡生醋、面糊贴囟上。不住以温水润动,一伏时换。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万全方》云∶小儿有解颅候,有囟不合候,有囟陷候,此三者大同而小异也。
解颅者,谓小儿年长,囟应合而不合,头颅开解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成,则髓海不足,故骨缝开解也。其囟不合与囟陷,虽因脏腑有热,热气上冲,致囟或不合或陷,然亦本于肾气不足也。〔薛〕肾主骨,骨气实则脑髓充而囟早合,骨脉盛而齿早生,肾气怯则脑髓虚而囟不合,此由父母精血不足,宜用地黄丸补之,若在乳下,当兼补其母,更以软帛紧束其首,使其易合,皆虚火上冲,当调补脾肾为善。囟填、囟陷,亦因所禀肾气不足,及乳哺失宜,脾胃亏损所致,夫脾主肌肉,气逆上冲而为填胀,元气下陷而为囟陷也,并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及用狗头骨炙黄为末,以鸡子清调敷囟门。亦有泻利气血虚,脾胃不能上充者,亦用前法。若手足并冷,前汤加姜桂未应,虚寒甚也,急加附子,缓则多致不救。
〔张涣〕婴儿解颅、囟不合、囟填、囟陷下不平,皆由肾经虚热。宜用封囟散方蛇蜕皮(一两,烧灰,细研) 防风 川大黄(湿纸裹,炒煨,存性) 白芨(各半两)
上件,碾为细末,入青黛半两,同研匀。每用半钱,以 猪胆汁调匀,用一纸囟子摊之,四边回合各留少白纸,用淡生醋、面糊贴囟上。不住以温水润动,一伏时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