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疮疹之疾,有形之证,无所用诊。又,岁气主之,似不必诊。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是则不可不诊也。先哲有言曰∶痘疹脉静身凉者生,脉躁身热者死,可见疮疹亦用诊矣。大抵小儿之脉,多带紧数,疮毒之脉,又多浮大而数,伤寒论云∶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又曰∶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七岁以上,五至为平,七岁以下,六至为平,过则为太数,邪气实也,不及为迟,正气虚也,浮而数,表热也,浮而迟,阳气衰也,沉而紧,里热也,沉而细,元气脱也。疮疹为阳病,其脉浮沉俱宜带洪实,若弱而无力,为阳病见阴脉凶。凡诊得浮而无根,瞥瞥如羹上肥,数而急疾,连来如雀之啄,细而欲散、萦萦如蛛之丝,迟而欲绝,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时见,如鱼之跃,皆死脉也。
凡痘子势重者,以脉候之,脉洪实者吉,浮数虚小者凶。丹溪治一男子年十六岁,发热而昏,目无见,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痘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啜,遂教以参、者、当归、苍术、陈皮大料浓与之饮,至二十余帖,痘始出,又二十帖,则成脓 ,身无全肤。或曰,病劳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予曰此但虚尔,无寒也,只守前方,又数十帖而安。后询其病因,为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患,遂极力采樵,连日出汗甚多。此以脉之豁大而知其虚,乃痘疹因脉施治之一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