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性温。有毒。生于盛夏六阳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降也。阴也。芫花为使。
畏大黄、黄连、藜芦、冷水。
【主治】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能荡涤五脏六腑。
开通金疮脓血【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斩关夺门之品。(兼燥剂能开窍宣滞)【前论】丹溪曰。巴豆去胃中寒积。无寒积者勿用。海藏曰。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
泻。
与大黄同用。泻火反缓。为其性相畏也。
【禁忌】经疏曰。凡一概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不得已急症。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
入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着。二卷。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 38 症,41 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 40 症,42 方。
味辛。性温。有毒。生于盛夏六阳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降也。阴也。芫花为使。
畏大黄、黄连、藜芦、冷水。
【主治】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能荡涤五脏六腑。
开通金疮脓血【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斩关夺门之品。(兼燥剂能开窍宣滞)【前论】丹溪曰。巴豆去胃中寒积。无寒积者勿用。海藏曰。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
泻。
与大黄同用。泻火反缓。为其性相畏也。
【禁忌】经疏曰。凡一概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不得已急症。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