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性平。无毒。感土木之气而成。升也。阳也。恶白蔹。畏地榆、牡蒙、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及酸物。
【主治】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久服录)开健忘。暖除虚热。
窍行水。(【归经】入心肺肾脾胃五经。为补利兼优之品。(兼补剂)【前论】东垣曰。湿淫所胜。小便不利。茯苓淡以利窍。甘以助阳。温平能益脾逐水。
乃除入心脾暴新病能通通膀五皮汗。
【禁忌】经疏曰。病患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均忌。
【炮制】鳌按、入补药。乳蒸晒焙用。入利水药。生用。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味甘。性平。无毒。感土木之气而成。升也。阳也。恶白蔹。畏地榆、牡蒙、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及酸物。
【主治】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久服录)开健忘。暖除虚热。
窍行水。(【归经】入心肺肾脾胃五经。为补利兼优之品。(兼补剂)【前论】东垣曰。湿淫所胜。小便不利。茯苓淡以利窍。甘以助阳。温平能益脾逐水。
乃除入心脾暴新病能通通膀五皮汗。
【禁忌】经疏曰。病患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均忌。
【炮制】鳌按、入补药。乳蒸晒焙用。入利水药。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