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又名刺蓟。味甘。性温。无毒。禀土之中气。兼得天之阳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衄。令人肥健。(别录)服根汁半升。崩中血下立瘥。
(明【归经】入肝经。为凉血消肿之品。(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前论】仲淳曰。凉血补血。则荣气和而血热解。故诸症愈而能肥健也。
【禁忌】经疏曰。大小蓟性下行。以其能下气。故主崩衄多效。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又名刺蓟。味甘。性温。无毒。禀土之中气。兼得天之阳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衄。令人肥健。(别录)服根汁半升。崩中血下立瘥。
(明【归经】入肝经。为凉血消肿之品。(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前论】仲淳曰。凉血补血。则荣气和而血热解。故诸症愈而能肥健也。
【禁忌】经疏曰。大小蓟性下行。以其能下气。故主崩衄多效。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