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别名血见愁。味酸咸。性寒。无毒。禀土水之气。兼得天令少阳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阴也。
【主治】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本经)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跌蛊毒。可以染绛产后血。(【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凉血行血之品。(兼通剂肝心包血分药凉无病之血行已伤【前论】士瀛曰。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兼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治。
【禁忌】经疏曰。病患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别名血见愁。味酸咸。性寒。无毒。禀土水之气。兼得天令少阳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阴也。
【主治】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本经)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跌蛊毒。可以染绛产后血。(【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凉血行血之品。(兼通剂肝心包血分药凉无病之血行已伤【前论】士瀛曰。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兼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治。
【禁忌】经疏曰。病患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