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西医眼科学》 五、假性斜视(pseudostrabismus)

    有时外观上看来似有眼位偏斜,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斜视,称之为假性斜视。见于:

    (一)鼻梁过宽、内眦赘皮将鼻侧巩膜遮盖,造成内斜的错觉,特别是在向一侧注视时明显,这种情况可见于婴儿或小孩。

    (二)大的α角,即眼的视轴与光轴间的夹角:过大的+α角(阳性α角)外观似有外斜,过大的-α角(阴性α角)则似有内斜.正常眼的α角约为4°~5°以内,可用视野计或同视机测出。

    (三)瞳孔距离异常:过宽的瞳孔距离,看起来似有外斜,过窄者则似有内斜。

    以上情况,均可利用角膜映光法、遮盖法等鉴别。

    此外,在4个月内的婴儿有时出现间歇性的眼向内聚,是由于过分集合所致,4~6个月时,这个现象即消失。

    假性斜视

    A同侧性复视B 交叉性复视

    A&右眼外直肌(虚线)麻痹,右眼内斜。目标O的影像落在右眼P处,即在中心窝的左侧,而向视野投射时,假象O'位于目标O的右侧(同侧性复视)

    B 右眼内直肌(虚线)麻痹,右眼外斜。目标O的影像落在右眼P处,即在中心窝的右侧,而向视野投射时,假象O'位于目标O的左侧。(交叉性复视)

    图17-5 同侧性复视与交叉性复视

    F,F'为右左眼的中心窝

    表17-1 诊断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起 病逐渐发生突然发生复 视无有,常伴有眩晕,恶心等眼球运动无运动障碍有运动障碍,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不能或受限制眼位偏斜两眼向各方向转动,斜视角恒定不变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斜视角增大,反之变,甚至消失斜视角第二斜视=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头位代偿无常有视力单眼性者斜视眼常有弱视斜视眼视力无变化

    α角

    AB光轴 FN视轴

    图17-6 α角

    正α角与负α角

    MA(实线)-视轴 AO(虚线)-光轴

    左图:视轴在光轴之鼻侧为正α角 右图:视轴在光轴之颞侧为负α角

    图17-7 正α角与负α角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