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正常巩膜颜色为瓷白色。少年时代的巩膜呈兰白色调、随着年龄的增长,巩膜可逐渐变为黄白色调。黄色巩膜是黄疸的主要体征。
一、巩膜色素斑(pigmentary patches of sclera)
巩膜色素斑是在巩膜前部表面、睫状前静脉通过处出现的一些棕色或兰紫色、黑色的色素斑。偶而前巩膜表面有边界清楚、无一定形状、不隆起、形似地图状黑色大理石的色素斑,称巩膜黑变病(sclera melanosis)。这种色调可以是进行性的,也可以是静止不变。有些病人具有遗传性。临床上无特殊意义,一般无视功能障碍。
二、褐黄病(qchronosis)
在褐黄病中,巩膜上可出现棕灰色的圆形斑点,在巩膜暴露区特别明显。最早的体征是在睑裂区有色素沉着,随年龄增至30~40岁时,色素沉着变得肉眼可以看见。组织学上,色素斑可散布在角膜、巩膜和结膜上。
三、兰色巩膜(blue sclera)
兰色巩膜系由于巩膜变薄而透见下面的葡萄膜的颜色所致。全部或部分巩膜呈青兰色调,故称兰色巩膜。视功能一般无大障碍。但常伴有先天性异常,如结缔组织特别是胶原纤维紊乱而并发的骨发育异常,如关节 松弛容易脱臼、细长指等。
四、巩膜黄染(yellow sclera)
巩膜黄染系胆汁的产生或排泄发生障碍,以致胆汁进入血液循环,遍及全身,引起黄疸。巩膜黄染常作为内科医生早期诊断和观察肝病的一个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