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西医眼科学》 三、咽结膜炎(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etivalfever)

    本病以发热(38.5~40°C)、咽炎和单眼或双眼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为其特点。1953年首次在美国流行,1956年陆续传播至欧洲、亚洲,多见于4~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常于夏冬季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

    (一)病因

    由腺病毒Ⅲ型引起,潜伏期5~6天。通过呼吸道或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游泳池传播。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全身无力,体温升高,头痛、咽痛、肌肉痛及胃肠系统症状,咽部充血,淋巴组织增生,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2.眼部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单眼发病,2~5日后累及另眼。通常无角膜并发症,少数病例伴有角膜上皮下浸润。

    3.病程2天~3周,平均7~10天,预后尚佳。

    (三)治疗

    同流行性角膜炎。

    表5-2 三种病毒性结膜炎的鉴别表

    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咽结膜热潜伏期5~12天8~48小时5~6天病原腺病毒8型为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腺病毒8型发热有时轻度有时轻度明显高热淋巴结肿大常有常有必有滤泡有有时有有,且多角膜病变浅层点状角膜炎,多在结膜炎消退时出现浅层点状角膜上皮剥脱,与结膜炎同时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炎,偶有
更多中医书籍